0%

今日诗画梦境----AI笔墨携诗情,倾绘千年风韵
image
一剪梅 · 记得同烧此夜香
辛弃疾
记得同烧此夜香,人在回廊,月在回廊。而今独自睚昏黄,行也思量,坐也思量。
锦字都来三两行,千断人肠,万断人肠。雁儿何处是仙乡?来也恓惶,去也恓惶。

  《一剪梅·记得同烧此夜香》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通过对往昔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词人深切的思念和孤独的情感。

  全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回忆过去与爱人在回廊中同烧夜香的情景,月光洒落在回廊处,两人悠然漫步,情景美好。然而,如今独自一人度过黄昏时光,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

今日诗画梦境----AI笔墨携诗情,倾绘千年风韵
image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杜甫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近得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全诗如下: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今日诗画梦境----AI笔墨携诗情,倾绘千年风韵
image
春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这首诗《春怨》出自唐代诗人刘方平之手,描绘了一位宫女在深宫中的孤独与凄凉。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 这两句描写了一个黄昏时分的场景,纱窗外的太阳慢慢落下,黄昏渐渐降临。诗中的“金屋”原指汉武帝幼时愿以金屋藏阿娇(陈皇后小名)的典故,这里用来形容妃嫔所住的华丽宫室。

今日诗画梦境----AI笔墨携诗情,倾绘千年风韵
image
三台 · 清明应制
万俟咏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东风静,细柳垂金缕,望凤阙非烟非雾。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近绿水、台榭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饧香更、酒冷踏青路;会暗识、夭桃朱户。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清明看、汉蜡传宫炬,散翠烟、飞入槐府。敛兵卫、阊阖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和谐。首先,诗中“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两句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梨花在夜晚依然开放,海棠花则在清晨含着露珠,这种自然界的美丽被诗人细致地捕捉并表达出来。

  接下来的“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描述了皇家园林中的春天景象,以及水利设施的建设,显示出一种对自然和谐与人类活动相结合的赞赏。

今日诗画梦境----AI笔墨携诗情,倾绘千年风韵
image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这首诗《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通过回忆在苏州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全诗内容如下: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今日诗画梦境----AI笔墨携诗情,倾绘千年风韵
image
醉翁操
苏轼
琅然。清圜。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醉翁操·琅然》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描写了欧阳修在琅琊幽谷中啸咏的情景。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解析:

  1. 开篇:   - “琅然”:形容声音清脆悦耳,如同珠玉般的响声。

今日诗画梦境----AI笔墨携诗情,倾绘千年风韵
image
长命女
冯延巳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春日宴》是唐代词人冯延巳的作品,属于《长命女》词牌名。这首词描写了春日里夫妇双方在宴会上饮酒祝愿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解析: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这两句描写了春天里举行的宴会,饮用的是古时米酒酿成未滤时的绿酒,面浮米渣,呈淡绿色。在宴会上,一边喝酒一边高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今日诗画梦境----AI笔墨携诗情,倾绘千年风韵
image
满庭芳
苏轼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满庭芳·归去来兮》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创作于元丰七年四月一日,即1084年4月1日。这首词通过散文式的句子和俚俗的语言,真切地表现了作者对黄州的依恋之情。

词原文   ```

今日诗画梦境----AI笔墨携诗情,倾绘千年风韵
image
临江仙 · 樱桃落尽春归去
李煜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这首诗是五代时期李煜的《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全诗如下: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今日诗画梦境----AI笔墨携诗情,倾绘千年风韵
image
国风 · 召南 · 驺虞
无名氏
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
彼茁者蓬,壹发五豵,于嗟乎驺虞!

  《诗经·召南·驺虞》中的“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彼茁者蓬,壹发五豵,于嗟乎驺虞!”这两句诗,描绘了古代猎人在自然环境中捕捉野猪和野兔的情景,并对此表示赞叹。

  “彼茁者葭”中的“葭”指的是初生的芦苇丛,而“茁”则表示生长旺盛。这里形容的是一片茂密的芦苇丛,是母野猪藏匿的地方。而“壹发五豝”中的“豝”是母野猪的称呼,意为常跟随在母猪身边的小猪,或因体重过大而匍匐于地的大猪、母猪。这句话表明猎人能够轻松地从这片芦苇丛中捕捉到五只母野猪及其幼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