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今日诗画梦境----AI笔墨携诗情,倾绘千年风韵
image
咏物十首 其八 鸦
蒋春霖
吉语世所喜,尔音胡不祥。
任鹰饥攫肉,有马病生疮。
古木聚寒影,高城背夕阳。
无枝飞又懒,星月正微茫。

  这是一首诗,虽然具体作者不详,但其语言颇具古风,含义深刻。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详解:

  1. 吉语世所喜,尔音胡不祥。   - 翻译:吉祥的话世人都很喜欢,但为何听到你的声音却觉得不吉利?

今日诗画梦境----AI笔墨携诗情,倾绘千年风韵
image
海门
华镇
海陵东去尽东隅,桑柘田闾间碧芦。
北障海涛除斥卤,南分江水溉膏腴。
人羞投牒论长短,俗喜乘航贸有无。
林下每逢垂白叟,自言不识被追呼。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安适的乡村生活场景,利用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社会风俗描绘出一幅独特的画面。

  首先,“海陵东去尽东隅,桑柘田闾间碧芦”两句描述了海陵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海陵位于东方的尽头,四周是桑树和柘树环绕的田地村落,间或有碧绿的芦苇,这描绘出一幅田园风光。

今日诗画梦境----AI笔墨携诗情,倾绘千年风韵
image
萧庄观盘鱼
林光
洋洋相逐几鱼儿,盆里观来不似池。
万顷澄波清见底,南溟翻忆钓鳌时。

  这首诗通过鱼在盆中游动的景象,引发了对大海的联想和回忆,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和对往日经历的追忆。让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1. 洋洋相逐几鱼儿,盆里观来不似池。   - “洋洋”形容鱼儿悠然自得地游动,“相逐”则体现了它们在追逐嬉戏的动态。

今日诗画梦境----AI笔墨携诗情,倾绘千年风韵
image
爇心香
马钰
悟道翛然。
出世因缘。
但闻人、修建斋筵。
长舒臂膊,立在傍边。
便乞残羹,觅残饭,度残年。
无耻无羞,灭火消烟。
便留心、搜妙搜玄。
阐开玉蕊,攒结金莲。
觉气神清,精神秀,做神仙。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内心清净与智慧的生活态度,结合了修行和现实生活的元素。以下是对这段文字的详细解读:

  1. 悟道翛然:悟道是一种对人生意义和宇宙真理的领悟,翛然表示轻松自在,这里的意思是通过对道的领悟达到一种超然自得的状态。

今日诗画梦境----AI笔墨携诗情,倾绘千年风韵
image
余湜
西母已回金殿冷,绿珠一坠玉楼空。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诗中包含了深刻的历史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

  第一句“西母已回金殿冷”中的“西母”指的是西王母,传说她是居住在西方昆仑山的仙女,是掌管长生不老和幸福生活的象征。在这里,西母象征着昔日的辉煌和繁华,而“金殿冷”则暗示着繁华不再,象征着权力和荣华的宫殿已经冷清和寂寞,寓意着曾经的鼎盛与繁华已经过去。

今日诗画梦境----AI笔墨携诗情,倾绘千年风韵
image
新雁
悟霈
征鸿天外到,云路独悠悠。
露白江南夜,霜清蓟北秋。
平沙琴弄月,古塞笛横楼。
谋食何须切,菰蒲正满洲。

  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思乡情怀和对现实生活的感叹。让我们逐句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征鸿天外到:开头以“征鸿”入手,鸿雁被视为传递思念的信使。诗中描写的是一只孤鸿从遥远的天空飞来,给人一种苍凉辽远的空间感。

今日诗画梦境----AI笔墨携诗情,倾绘千年风韵
image
兰雪轩
张昱
幽兰不自芳,君子以贻好。
白雪不自洁,君子用媲操。
与彼兰与雪,聊付尔怀抱。
人生幼而学,壮则行其道。
青春未晼晚,白日正杲杲。
何乃七尺躯,迷邦以怀宝。
时哉不可失,功名贵及早。

  这首诗强调了君子的品德和及时努力的道理。以下是详细解析:

  1. “幽兰不自芳,君子以贻好。”   - 译释:兰花虽不自夸其芬芳,但君子会赞赏其美好。

今日诗画梦境----AI笔墨携诗情,倾绘千年风韵
image
妒诗
曹植
嗟尔同衾,曾不是志。
宁彼冶容,安此妒忌。

  这句话出自《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诗中描述了刘兰芝在婆婆面前控诉自己的委屈与不满。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分开分析:

  1. “嗟尔同衾,曾不是志”:   - “嗟尔”是感叹词,相当于“唉”或者“你呀”。

今日诗画梦境----AI笔墨携诗情,倾绘千年风韵
image
菩萨蛮
顾信芳
春云剪剪春烟薄。
春归无计留春著。
独立小桥风。
飞花满袖红。
鳞鸿乡信断。
离梦天涯远。
芳草绿罗裙。
雨痕和泪痕。

  这首词富有浓厚的离愁别绪情感,描绘了一个充满感伤和无奈的春日场景。以下是每一句的详细分析:

  1. 春云剪剪春烟薄:这句描绘的是春天云轻薄如剪,烟雾淡淡缭绕的景象,春意盎然,同时也透出一丝轻愁仿佛笼罩在心头。

今日诗画梦境----AI笔墨携诗情,倾绘千年风韵
image
老疾戏自赠
陆游
年过七十日夜衰,羸然骨立不支持。
一身百病作无时,饭且不足那论医。
镜中之人定是谁,面骨突兀鬓成丝。
买棺作冢计已迟,一旦宁免累诸儿。
门前湖山可遨嬉,心虽欲往力不随。
左车牙脱吁可悲,问汝何不食肉糜。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过七十的老人在暮年时的无奈与辛酸。诗中的老人身体虚弱,因疾病缠身而形销骨立,几乎无力支撑。他感叹自己百病缠身、终日折磨,连基本的饮食都难以维持,更不用谈医治。镜子中映出的自己形容憔悴,面颊瘦削、两鬓斑白。

  老人考虑为自己准备棺木和坟地,却觉得时日已晚,唯恐最终成为子孙的负担。他对人生中曾经门前的湖光山色的美好回忆仍存于心,但身体的衰弱让他无法再去享受那些景致。诗中最后一句爱说自己左边的牙齿已经掉落,充满了悲凉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