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 • 四月廿一 《战台北》

这是一首典型的古风诗,风格气势恢宏,语调激昂,描写了一位主帅统领军队出征、守护疆土并力挽狂澜的英雄事迹。整篇诗作曲折多变,气势贯通,既有壮烈豪迈的战斗场景,也有对主帅英勇智慧和国家忠诚的讴歌,从多个角度表现了一个军事统帅的伟大形象和精心治理。
下面对全诗逐段解析,详细说明其中的内容与含义:
天惨惨兮日无色,云黯黯兮阵头黑。狂飙起兮扬沙尘,猛士酣兮战台北。 这段描写了战斗场面的壮烈以及战争环境的恶劣。“天惨惨”“日无色”营造了一种肃杀阴冷的战场气氛,日光黯然,云层沉重压顶,暗示战争的险峻和悲壮。“狂飙起”“扬沙尘”则带出真实的战斗场景——风沙飞扬,战火弥漫,大地昏暗一片。而“猛士酣兮战台北”则直点主题,聚焦在勇士们在台北浴血奋战的情景。这段既渲染了战斗的壮烈,又突出了士兵的英勇无畏。
将军本是汉公侯,十万貔貅曾杀贼。调戈指顾清中原,铁骑纵横安反侧。 这几句高度概括了主帅的英勇过往和战功卓著。“将军本是汉公侯”表明这位将军出身显赫,有功于国家。“十万貔貅曾杀贼”进一步说明其威震天下的赫赫战绩,“貔貅”指精锐之师,十万大军足以剿灭敌寇。“调戈指顾清中原”中的“调戈指顾”意为挥斥方遒,一挥手便清扫中原,“铁骑纵横安反侧”表现出将军的机动性和军事大局观,能够以铁骑横扫战场,安定中原的离乱。
优游湖上历春秋,长此骑驴不可得。 “优游湖上”似乎是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描写将军征战多年后可能曾享受过安逸的时光。然而,“长此骑驴不可得”,这句话直指现实,表示天下尚未太平,将军无法闲适隐退,必须再次应召驰骋沙场。
帝命宠赉师武臣,衔锡中台昭楷则。手持使节□台疆,万里星槎来顷刻。 这一部分转入对皇帝和将军关系的描述。“帝命宠赉”表明将军受到皇帝的重要器重和厚爱,将军以“楷则”被昭示为楷模。“衔锡中台”意味着皇帝册封其为镇守中台之重要治将。“万里星槎来顷刻”形容将军的行军疾速,似乘星槎(即形容像天上星辰一样迅捷)。
甲车屡变用火攻,烟焰飞腾天四塞。三军坚定无敢动,虏酋闻之气结轖。 这一段突出了战场上的兵戎之火和敌我的交锋。“火攻”展现将军善用战术,令甲车纵横交替,而四处烟焰腾起,几乎笼罩了天地。“三军坚定无敢动”体现了我军阵营的团结和稳固,士气高昂。“虏酋闻之气结轖”则展现敌军的恐惧与无措,“结轖”意为气绝,神情黯然。
四奇四正古所传,变化因人本难测。用兵夺人在先声,守则能固战则克。 前三句提到古代用兵的“奇”“正”之道,这是战争中常用的策略手段,正面和奇袭相结合。而“变化因人本难测”则强调了这其中关键在于“人”的智慧与捉摸不定的变化。最后两句总结了用兵的诀窍,即“用兵夺人”要取得先机,而“守能固,战则克”则表明了优秀的军事组织在攻守中都能克敌制胜。
搴旗我骑未飞红,望气虏军知已墨。 这两句以一种气象学的象征手法,用颜色互动符号。我军大旗“未飞红”但未染上鲜血,而敌军的“军气”却已“知已墨”,通过一种对比隐喻表现出敌人的失败和士气低落。
海上孤岛久无援,危局能持诚杰特。 点明了作战的不利条件,将军和士兵需要镇守一座孤岛,没有外部援助,处境危急,但“危局能持”说明了将军的强大能力和胆识。
懋功懋赏典宜隆,节钺遥颁新诏□。 将军在战争中立下了巨大功劳,应得到隆重的赏赐。“节钺”是古代君主赐予大将军的象征,表明新一轮诏书已经下达,将军忠勇可嘉。
长鲸间阻未谢恩,锁钥能牢勤汝职。 “长鲸间阻”指海上战斗的艰难,如鲸鱼横陈,海洋险阻,将军尚未来得及谢恩;而“锁钥能牢”特别赞许了将军能恪守职责之意。
疲兵再战一当千,决命争首知竭力。 尽管士兵疲惫,但依然一夫当关,英勇奋战,展现出以命相搏的精神。
鲲身大小浅可深,罗淡萦纡曲难直。 以“鲲”为喻,描写战局的复杂与难以直接解决的艰难局面。
波涛汹涌势如山,逆轮驰驶不敢逼。 战场动态如山洪波涛一般汹涌激烈,但敌军战车却不敢轻举妄动。
昼夜严防军未休,更有孙膑相辅翼。 无论白昼夜晚,我方将士都在严防死守,坚韧无比,而将军身边还有如“孙膑”般的贤才辅佐,不怕面对危局。
班超投笔且封侯,何况老成身报国。 最后以历史典故“班超投笔从戎”作结,劝说道:班超尚且因投笔从军而封侯,更何况将军这样一位忠诚、老成有功于国家的人物?诗意直达英雄的精神高度。
—
全诗主旨 这首诗既有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又有对将军和部下忠勇善战的赞颂,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忠臣能佐国的崇高敬意。全诗气势恢宏,充分表达了将军的英勇与忠诚,同时通过环境细节与心理气氛加强了战场的真实感。
下面请看各个AI对这首诗的理解:
From — flux
From — imagen-3
From — dall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