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 • 四月初四 《红处》

今日诗画梦境----AI笔墨携诗情,倾绘千年风韵
image
红处
洪显周
红处分明绿处昏,朝来犹带雨馀痕。
梦回流水桃花境,画在板桥杨柳村。
写偈妙参松雪意,作诗香返玉溪魂。
春游不倦登临费,一翠微连履道园。
酴醾欲醉海棠昏,争似佳人带睡痕。
暖气多情烟外岫,夕阳生色雨馀村。
夕吟芳树香销骨,苦忆名山碧沁魂。
菘菜芹羹入新味,厨房供给足家园。

  这是一首古体诗,整体采用平起的格律形式,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我们可以逐联逐句解析,以深入理解其主题和用意。

  —

第一首:

  红处分明绿处昏,朝来犹带雨馀痕。
  这两句描写清晨雨后景象。“红处分明绿处昏"用对比的方式表现出红花与绿叶各自的状态:红花鲜艳分明,而绿叶显得微微暗淡。“朝来犹带雨馀痕"则表明这是在雨后清晨,树叶、花瓣上还留着雨水的痕迹,显现出一种湿润、明净的意境。

  梦回流水桃花境,画在板桥杨柳村。
  这一联转入了一种梦幻的情境。“梦回"指在梦境中的回归,带领读者进入"流水桃花境”——这显然是一个虚构的、诗意的理想境界。“画在板桥杨柳村”,则显现出一种动态的定格,如同一幅画境般,古村落的意象和周围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赋予了宁静之美。

  写偈妙参松雪意,作诗香返玉溪魂。
  这一联带有浓厚的禅意。“写偈"表明作者有参禅悟道的修行意图,“松雪意"则象征高洁、澄澈之心,亦寓意自然之道。“作诗香返玉溪魂”,既指写诗时流露出的个人情感,又隐隐涉及自我陶醉于诗意和幽香之境的状态。

  春游不倦登临费,一翠微连履道园。
  最后一联描写作者因醉心于春日美景而不断地游赏登高。“一翠微"指山林中清幽之境,与"履道园"连为一体,显得清新自然,体现作者对山水、自然的喜爱以及心灵的恬静。

  —

第二首:

  酴醾欲醉海棠昏,争似佳人带睡痕。
  这一联开篇以两种植物(酴醿与海棠)为喻,展示迷人的春日花景。“酴醾欲醉”——酴醾开得极为浓艳,甚至让人感觉如醉一般,“海棠昏"则形容海棠在暮色中的迷离韵味。“争似佳人带睡痕”,以美人慵懒未醒的倩影,比拟于花草的自然韵味,别具风情。

  暖气多情烟外岫,夕阳生色雨馀村。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天气息的动人场景。“暖气”(指春天回暖的气息)和"烟外岫”(朦朦胧胧的远山)相互映衬,显示一种温柔的自然情怀。承接前句的雨后景象,“夕阳生色雨馀村"是对傍晚村庄中稍带湿润气息的景致刻画,色彩和层次感非常鲜明。

  夕吟芳树香销骨,苦忆名山碧沁魂。
  这是作者在暮春时节的一种感怀。“夕吟芳树"暗示了一种人静景幽的氛围,芳香从骨髓深处散发,令人陶醉。“苦忆名山"则带出了作者对某一处名胜之地或者曾游历之地的深深眷恋。“碧沁魂"承接名山之意,既表明其清幽,也表现出让人心神宁静的哲思境界。

  菘菜芹羹入新味,厨房供给足家园。
  这一联转回现实生活,展现出田园生活的清新质朴。“菘菜芹羹"是春季常见的农家食材,“入新味"表明春鲜的尝试。“厨房供给足家园”,则表现了一种闲适的日常生活:物质需求虽简单,但精神上的满足感溢于言表。

  —

总结:   这两首诗的主题以田园风光、自然之美与闲适生活为核心,但又融入了禅意、幽思与对春日自在情怀的向往。从结构和用字来看,首联多描景,展现自然之美;颔联进一步点题,加入个人情感或哲思;颈联多展现幽思与眷恋;尾联则常落入现实,抒发作者的感悟或生活情趣。

  语言流畅,画面感强,多用对仗与意象塑造意境,值得反复品味。

下面请看各个AI对这首诗的理解: From — dalle3 dalle3

From — recraft recraft recraft

From — sd3.5 sd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