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 • 四月初三 《病中》

这是一首古诗,作者采用了颇为讲究的措辞和对仗,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情感。诗中折射出多病之身的感慨,既有对自然时节和疾苦的叹息,也有一些积极面对生活的意志。以下对诗句一一详解:
—
幽事关心剧,兼旬出未能。
作者生性喜欢幽静之事,但因病或其他原因,已经有十多天未能外出。这里"幽事"不仅指幽静,也暗含对内心安闲的向往,而"关心剧"则是指内心思绪繁多。
春风修褉帖,秋夜短檠灯。
在春天用春风修复笔迹,在秋夜里伴着灯光。暗示作者因病只能待在家中,面对的是春秋转换的光景。
戒茗常辞客,除荤却似僧。
戒茶辞别客人,不吃荤菜生活清淡,近似僧侣一般的生活习惯。展现了疾病或境遇迫使作者过上简朴的生活。
登山旧时脚,留得骨棱棱。
虽然身体羸弱,仍想起昔日登山的健旺体魄,而如今只剩瘦削的骨头。表达了对往日健康和活力的追忆与惋惜。
故态今无似,其如五不堪。
昔日的精神和状态已无法回到昔时,而现在的状况更是不堪,透露出自我评价的失落情绪。
日高暝子舍,夏至拥春衫。
正午日头高照,仍然卧在家中。到了夏至时节,身体虚弱的作者却还披着春天的单衣,体现出身体虚寒的状况。
病后诗情苦,潮来水味咸。
自从生病之后,连作诗也感到苦涩,灵感枯竭。如同潮水涌来带着咸味,象征生命中一些不可逆转的煎熬。
亲交时问讯,裁报只空函。
亲人朋友来信问候,自己却因疲惫或患病,只能回复一个空白的回函,表达对他人关心的愧疚和力不从心。
玉露催黄叶,金声起素商。
秋天时节,露水催黄了树叶,清脆的声音揭开秋收。诗人通过时节变化表达内心的感怀。
乍能消酷暑,翻自怯新凉。
刚刚熬过酷暑,却又害怕起了秋凉。这句表现了病后身体的虚弱,对外界天气变换的畏惧。
多病惭司马,全生愧牧羊。
以东晋名士司马相如和汉代的苏武为典,表达惭愧心。这里暗暗表露了自己困顿的局面与羸弱的体魄。
有怀殊不寐,真觉夜能长。
心中怀念或思绪太多,难以安眠,反而感觉夜晚极其漫长。描述了失眠带来的孤寂与痛苦。
经时亲药物,一向掩柴关。
长时间依赖药物治疗,为了安静静养,把家门关上,谢绝外界的纷扰。体现了孤独中的无奈。
枕上眠看画,帘中坐见山。
卧病在床之际,枕上看画聊以自娱;透过窗帘,远望山景以解闷。借助视觉转移痛苦,找到生活中的些许安慰。
纵无三岁艾,赢得半年閒。
虽没有"寒疾三年"这么严重的毛病,但由于病弱反而得到了半年的清闲日子,带有自我解嘲的意味。
小试花间步,轻身已不难。
稍稍尝试春天里在花间散步的步子,发现身体渐渐变得轻盈,病情似有好转。
—
总结
整首诗通过叙述病中的状态,以及与春秋时节自然交替的深刻联系,表达了悲苦面前的现实感受,以及对生活细微美好的留恋。字里行间有对往昔的追忆,也有对当下生活修养的无奈之感,同时还隐隐透露了一种积极面对病痛的克制和力量。正是在诗中找到情感寄托,将痛苦缓解为文字的舒展,是古诗的独特魅力所在。
下面请看各个AI对这首诗的理解:
From — imagen-3
From — recraft
From — dalle3
From — sd3.5
From — fl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