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 • 三月廿八 《柴司徒宅牡丹》

这是一首描写春日赏花的诗,充满了婉约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下面逐句详解这首诗:
暮春栏槛有佳期 “暮春”指的是春天将尽的时节,说明时间接近春末,“栏槛有佳期”意为佳花正好开放,春景美好,笔者期待能和众人共赏这时节的美景。此句展现了诗人身处春天最盛之时,对美景充满期待。
公子开颜乍拆时 “公子”意指文人或贵族男子,这里泛指观花的人。此句描写花朵初开之景,观者因美景而开颜欢笑,“乍拆时”即刚刚绽放之时,说明花朵非常娇嫩,似乎是为赏花者而开,情感细腻且富有感染力。
翠幄密笼莺未识 “翠幄”指绿荫笼罩的环境,形象描绘花叶繁茂,浓密如帷幄;“莺未识”意指黄莺尚未发现此处的繁花,显示花刚刚盛开,周围环境仍然静谧。写出花开的初始状态,突显了春天的活力和和谐之美。
好香难掩蝶先知
此句写花的芳香四溢,尽管幽深静谧,但蝴蝶却能凭借灵敏的感官最先探知春花的芬芳。这一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凸显了花香的迷人,同时将蝴蝶与花卉联系起来,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愿陪妓女争调乐
“妓女”在古代诗词中多是指歌舞艺人,负责娱乐或表演艺术的女子。“争调乐”显示诗人希望参与宴会或游园赏花活动,与歌舞艺人争鸣高歌,在欢声笑语中享受美好的春日时光。写出了人情的和乐与文人的雅趣。
欲赏宾朋预课诗
诗人希望提前准备好吟诗作赋,与朋友一起共赏春景。“课诗”指的是宴会或文人聚会时助兴的吟诗活动,体现了古代人与自然、与社交的文化情感相结合的雅兴。
只恐却随云雨去
此句转入抒情,表达对好景不长的担忧。诗人害怕春花会随转瞬即逝的云雨而落,这既是对自然规律的感慨,也暗含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伤怀。
隔年还是动相思
最后一句承接上一句,进一步抒发情感。诗人感叹,虽然赏花的时间短暂、春景易逝,但隔年仍会对这美好的时光和景象充满思念。这一情感升华,将赏花的外在体验转化为内心深刻的情感记忆。
—
总结来看,这首诗通过写春末赏花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美好瞬间的热爱与珍惜,同时伴随些许人生短暂、好景易逝的感怀。全诗语言工整优美,既有对环境与花开动态的细腻描摹,也有对情感流露的深刻刻画,融自然、人情与文化氛围于一体,充满古典诗词特有的婉约风格。
下面请看各个AI对这首诗的理解:
From — flux
From — dalle3
From — recraft
From — sd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