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 • 三月十五 《咏日华诗》

这是一首描写日出日落和江上美景的诗。整首诗描绘了从清晨到日暮,日光在池水江面的变化,以及与自然景物的互动,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和动感的画面。现在我们逐句解析这首诗的含义。
—
朝晖烂曲池,夕照满西陂 - 这句描写了早晨和傍晚太阳的光辉。 - 朝晖指清晨的阳光,烂有光鲜夺目的意思,说明晨光洒在曲池(蜿蜒的池水)上,显得光彩夺目。 - 夕照是傍晚的霞光,笼罩在西陂(西边的山坡、水面)上,太阳余晖将周围映射得格外美丽。 - 这一联展现了早晚不同的光景,同时也奠定了全诗明丽的意境。
—
复有当昼景,江上铄光仪 - 复有,表示除了上述的早晚景,还有白天的景色。 - 当昼景指正午时分的光景,阳光明亮,直射江面。 - 铄光仪,形容江面因为阳光的照射而闪耀。据此可以想象,江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熠熠生辉。 - 这一联补充了白天的美景,点出江上的光辉,无论在哪个时段都照亮大地的壮丽景色。
—
时从高浪歇,乍逐细波移 - 这一联描写了江面上波浪的动态变化。 - 时从高浪歇,阳光的反射时而因为高浪的消歇而迷离,波浪平静时,光影交错。 - 乍逐细波移,光影有时随着细小的波浪移动。这里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日光和波浪以生命力。 - 通过对动态的生动描写,展现了光与水之间的和谐互动,赋予画面以时间流动的特质。
—
一在雕梁上,讵比扶桑枝 - 这两句通过比喻和对比,将诗意升华。 - 一在雕梁上,这里指阳光照射在精美的建筑物上(雕梁画栋),这是人间的景象。 - 讵比扶桑枝,阳光岂能长久停留在传说中扶桑神树的枝头呢?扶桑是古代神话中太阳升起的地方,诗人在此用神话传说来托物寄情。 - 通过日光在人间与神界不同状态的对比,点出了自然中的日光即使短暂,也无比绚丽动人,令人遐思。
—
总结 整首诗用清晰的时间顺序(朝、昼、夕)展开,通过对阳光照射池水、江面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迷恋。其间又融入动态和神话意象,使整个诗篇充满活力与想象空间,每句都传达出对天地万物光辉的赞美与哲思。
下面请看各个AI对这首诗的理解:
From — flux
From — imagen-3
From — dalle3
From — recraft
From — sd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