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 • 二月十九 《玉蝴蝶 舟中》

今日诗画梦境----AI笔墨携诗情,倾绘千年风韵
image
玉蝴蝶 舟中
陆茜
载著万千离思,几声柔橹,一片飞花。
昨梦团圞,灯火犹照还家。
隔迢递、几行烟树,同落泊、几点昏鸦。
恨添些。
池塘芳草,从此天涯。
堪嗟。
辞巢燕子,随春归去,身似浮楂。
遥听烟中人语,去路还赊。
更何方、绿杨桥畔,声隐约、低按红牙。
却憎它。
蓬窗商妇,还弄琵琶。

  这段文字是一首古词,格调婉转而哀伤,深具中国古代文学的特色。以下将分层详解:

  —

上阕详解:

  “载著万千离思,几声柔橹,一片飞花。”
  这句开篇,展现了一幅江上离别的画面。“万千离思”点明主旨,表达了无限离愁别绪。“几声柔橹”写船只在水面航行的声音,柔橹的缓缓声响营造出一份寂寥的氛围。“一片飞花”是指江面上落英缤纷的景象,以动静结合的方式描绘优美的画面,但画中情感却充满哀伤。

  “昨梦团圞,灯火犹照还家。”
  追忆昨日的美好梦境,“团圞”即家庭团聚的意思,灯火映照着归家的场景。但这一切仅是“昨梦”,现实中已成隔世。这里对比手法十分强烈,将梦境的美好与现实的凄凉突显出来。

  “隔迢递、几行烟树,同落泊、几点昏鸦。”
  作者的视线从船上的近处(飞花、柔橹)移向了远处的景象。“迢递”是指遥远的距离,能够依稀看到“几行烟树”。点缀其中的还有“几点昏鸦”,暗示了黄昏的凄凉。这种景物描写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孤寂之情。

  “恨添些。池塘芳草,从此天涯。”
  作者因离愁别绪而深感哀恨。“芳草”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既象征离别的怅惘,又暗指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与内心愁绪形成反差。“从此天涯”则点明了离别后的状态——天各一方,恍若相隔天涯。

  —

下阕详解:

  “堪嗟。辞巢燕子,随春归去,身似浮楂。”
  “堪嗟”即“值得叹息”,“辞巢燕子”是用寄情于物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惆怅,燕子离开巢穴,随春天的脚步飞向别处,象征惜别与无奈。“身似浮楂”进一步烘托了漂泊无依的状态,作者将自己比作河上漂泊的小舟(楂),展现了离人无根的孤苦。

  “遥听烟中人语,去路还赊。”
  这里的“烟中”,意为笼罩在轻烟之中的场景。“人语”在烟雾中显得隐隐约约,营造出渺茫的氛围,而抒发离别之路被拉长的无奈——“去路还赊”(赊:远),即漫漫前路遥遥无期,进一步映衬出作者的愁绪。

  “更何方、绿杨桥畔,声隐约、低按红牙。”
  此句描绘了远方仿佛传来了模糊的琴声。绿杨桥畔是典型的江南风景,“红牙”指的是用红木制成的琴或琵琶。琴声低回委婉,进一步渲染了幽怨气氛。琴声的疏离感和依稀的绿杨景象使得离愁更为浓烈。

  “却憎它。蓬窗商妇,还弄琵琶。”
  最后两句显得意兴忽转。“憎”即厌恶讨厌,写作者因愁绪而迁怒到蓬窗下弹琵琶的商妇。蓬窗中的商妇本应因琵琶声而自娱自乐,但此情此景却刺痛了作者的心,令他愈发觉得自己孤寂难耐。这里既是情绪的投射,也是一种对现实无法安慰自身的无力感。

  —

综述:

  这首词的整体情感基调是哀婉惆怅,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写(如江上、烟中、桥畔),以及对琐碎细腻的人事描绘(商妇琵琶、柔橹飞花),作者营造了一种深远悠长的愁绪。全词将景与情水乳交融,用景托情,又以情显景,充分体现出古词中“含蓄蕴藉”的艺术特色。

下面请看各个AI对这首诗的理解: From — flux flux

From — recraft recraft recraft

From — flux-pro flux-pro

From — dalle3 dalle3

From — shengshu shengshu shengshu shengshu shengshu

From — sd3.5 sd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