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 • 二月十四 《玉楼春七首 其六》

这是一首对仗工整、情感深沉的古体诗,从其内容来看,暗含了人生的离合悲欢以及面对命运的慨叹。下面对诗作进行逐句解析:
—
首联 雨云番覆桃呼李。暮四朝三惟自熹。
- “雨云番覆”,即云雨生变,描绘了天气的变幻莫测,象征着世事无常和人生变故的无可避免。 - “桃呼李”,桃树呼应李树,与前句衔接,似有繁华或友情相互映照之意。然而在无常的云雨中,这种呼应关系终究会被打破,也可能隐喻了友谊、亲情或美好事物的消散。 - “暮四朝三”,指日升月落,光阴匆匆,时光如梭。或化用了“朝三暮四”典故,喻人生轨迹难以捉摸。 - “惟自熹”,借“熹”字表达一份对光明的坚守,虽然世事变幻,诗人依旧保持自己的内心温暖与希望。
—
颔联 欣看红粟趁潮来,愁见雁行随地起。
- “红粟趁潮来”,即稻谷丰收,顺应季节的潮水涌入是一种欣喜乐观之象,隐喻人生事业或自然时运的顺利,“欣看”二字道出了诗人对生活中美好时刻的由衷喜悦。 - “愁见雁行随地起”,一句转为哀伤,“雁行”是秋天迁徙的大雁,与离别之意相关。这里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表达了人生中和亲朋好友或同道中人的离散之恨,进一步点出了对世事无常的无奈与感伤。
—
颈联 离群独往由今始。带砺河山从此已。
- “离群独往”,正面点出了人生的孤独感,顺承前句中的“雁行随地起”,暗喻自己在群体中的离散,似乎从此走上孤独之路。 - “由今始”,表示这一变化已成定局,从今以后将不得不独自面对人生的风雨坎坷。 - “带砺河山”,出自《左传·庄公九年》:“既而大叔命西邻赍带砺以盟国人曰:‘无忘树之本,无废带之盟。’”这里暗喻守卫国家河山的志向,或有指代某种誓言的忠贞和无悔。 - “从此已”,既是孤独的宣言,也是承诺的终点,表达诗人对家国大义或者人生使命的永恒坚守,无论外界如何变化。
—
尾联 几回含笑向秋风,心事悠悠东逝水。
- “几回含笑向秋风”,直面秋风,秋风一般寓意萧瑟、肃杀,与人生艰难共喻。“含笑”显示诗人虽满怀沧桑,但依然以从容面对,感叹时间的流逝。 - “心事悠悠东逝水”,运用了东晋陶渊明诗句“酌酒以自宽,举杯断愁肠”的意境,“东逝水”化自《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用江水永不停歇的流动暗喻人生际遇、时间流转不可挽回,也诉尽诗人心中无限的愁绪和惆怅。
—
总结 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世事无常、离别悲欢的叹息,也糅合了内心的坚韧。表面看来是对自然风景和人生遭际的感慨,实际上隐含了诗人对命运的承受和对大义的执守。无论是欣喜还是愁苦,诗人始终以一种超然姿态面对,呈现出豁达而悲凉的情感。
下面请看各个AI对这首诗的理解:
From — flux
From — imagen-3
From — recraft
From — dalle3
From — sd3.5
From — sheng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