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 • 正月三十 《九日江亭作》

这首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颇具深意。句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慨叹和对人生的思索。以下是逐句解析:
—
“太行杀气压幽并,白日登高尚此亭。”
- 首句描绘了一种壮烈悲凉的气氛,“太行”指太行山,“幽并”即幽州和并州地区(今天的河北、山西一带)。此处以“杀气压幽并”形容战乱频仍,山河被肃杀之气笼罩。 - “白日登高尚此亭”,正值重阳节(传统登高节日),登上高处,但面对的是一片肃杀悲凉的景象,透出作者内心的不平与感慨。
—
“书种域中看向绝,酒人市上若为醒。”
- “书种域中看向绝”,意思是平日以读书传播人文理想,如今天下局势混乱,使得人文发展、文化传播的希望都显得遥不可及。 - “酒人市上若为醒”,为了排解内心的困顿和无奈,人们借酒浇愁,沉醉于市井之中,但作者在反问:人们即使借酒消愁,又如何清醒面对现实呢?
—
“不逢早菊酬佳节,空遣枯芦恋剩青。”
- “不逢早菊酬佳节”,在重阳节本应与菊花相伴,而这里却没有见到菊花,这体现了一种生活环境的残缺、失落。 - “空遣枯芦恋剩青”,只有枯萎的芦苇枯黄之中还残存一抹绿色,这是生命力的象征,也是对渺茫希望的一丝执着,但显得苍凉而孤单。
—
“一角西山尔何恨,恨无片土著湛冥。”
- “一角西山尔何恨”,诗人转向凝视西边的一角山峦,发问:“一角西山,你又有什么遗憾呢?” - “恨无片土著湛冥”,作者借山抒情,表达内心深处的失望:连这片天地间,也没有一片安宁的土地可以归属、栖息生命(“著”即安置、驻留)。
—
全诗主旨:
这首诗以写景为线索,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作者借重阳登高的时景,映衬出当时世道的不安宁,环境的凋零,以及精神上的孤独。
- 前两句描写登高时山河间的战乱肃杀之气,表现出作者对动荡时局的深切担忧。 - 中间四句写文人理想无法实现,现实中酒醉或沉沦的无奈,并借景抒发生命的孤寂感。 - 最后二句转向山峦,反映出对天地苍茫的叹息与自我理想无法寄托的失落。
全篇情调悲凉,寄托了诗人对乱世的无奈之情,以及对个人与天地之间根本意义的思索。
下面请看各个AI对这首诗的理解:
From — flux
From — dalle3
From — imagen-3
From — sd3.5
From — sheng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