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 • 正月初四 《自咏二首》

今日诗画梦境----AI笔墨携诗情,倾绘千年风韵
image
自咏二首
陆游
忽忽残年及耄期,清晨对镜不须悲。
远行久立虽差倦,未到人扶见客时。
食饮从来戒失时,衣裘亦复要随宜。
老人最索调停处,正在初寒与半饥。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诗,细致地描绘了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的感受和态度,同时也隐含了人生态度的反思与劝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解:

  —

忽忽残年及耄期,清晨对镜不须悲。   第一句开篇点明主题:“残年及耄期”,意指年岁已高,到了“耄耋”之年的晚年时期。“忽忽”表明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已是垂暮之年。第二句则直接将话题转向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现象——对镜自省时看到自己衰老的容颜,不免生出感慨或悲叹。然而诗人却立马劝慰自己(或读者):不必为容貌的衰老而悲伤。这种态度表明,作者对于生命和衰老已经释然,他以乐观和豁达的心态接受自然规律。

  —

远行久立虽差倦,未到人扶见客时。   这两句在描述老年身体渐趋衰弱的变化,实际是一种身体力不从心的写照。“远行久立虽差倦”,即长距离的行走或久时间的站立已经感到有些疲倦了,这表明身体精力不如年轻时旺盛。“未到人扶见客时”,则表明老年人虽感到倦怠,但并未到需要依靠别人搀扶才能应对日常生活中接待宾客的时候。这其实是一种自我安慰和自我勉励:尽管老了,身体稍显吃力,但仍有能力自理,不必焦虑或遗憾。

  —

食饮从来戒失时,衣裘亦复要随宜。   这两句属于老年养生的生活经验总结。“食饮从来戒失时”,强调的是饮食要有规律,不可随意失时,随着年长,饮食规律性对于身体健康更加重要;“衣裘亦复要随宜”,意思是穿衣要根据时令和天气的变化而调整,让衣物适应身体的需求。“随宜”强调了对身体舒适度的重视,特别是老年人更需要注重细节。这两句总体表现了一种注重健康和适应自然规律的生活哲学,对于任何年纪的人都有借鉴意义。

  —

老人最索调停处,正在初寒与半饥。   这两句总结前文的经验,点出了诗人认为老年生活最值得注重的理念。“调停”指的是生活中的平衡与调和,这种调和体现在“两点”上:“初寒”和“半饥”。“初寒”,指的是初觉寒冷时,要注意适时添衣,避免受冷导致生病;“半饥”,指的是不要过饱,保持饮食上的节制,做到“适可而止”。这两方面实际上形象地点出了老年生活养生的关键:顺应自然,恰到好处,不宜过度。这种经验不仅适用于老年人,对于所有人同样都有价值。

  —

整体分析与思想情感   整首诗的文风清新自然,虽谈及衰老,但并没有流露悲观情绪,反而充满了对生命规律的豁达态度和对老年生活的从容接受。诗中的老年形象是积极的,他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的细节,通过合理的安排让自己的生活更加舒适、健康而平和。

  这首诗还体现了一种哲理:人生四季有尽,有盛有衰,关键不在于抗拒自然规律,而在于接受并合理调节自己的状态——像“初寒”加衣、“半饥”保健,这些生活理念正是深刻自然规律的体现。诗中不仅有个人的生命智慧,也带有对后人的劝勉意味。对镜不悲容颜改变,饮食起居顺应自然,这是一种淡泊、超然的生命态度。

  

下面请看各个AI对这首诗的理解: From — dalle3 dalle3

From — flux-pro flux-pro

From — sd3.5 sd3.5

From — shengshu shengshu shengshu shengshu sheng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