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 • 腊月廿五 《郎官湖春日四首 其四》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小诗,诗题为《十日春阴到水亭》。全诗用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春日郊游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闲适心境。以下为逐句详解:
第一句:十日春阴到水亭 ——解析:这是一个过渡句,交代时间和地点。
“十日春阴”,意思是已经连续十天阴天,未见阳光,显然是春天的季节。这种连续的阴天使人感到有些压抑,但也因阴翳的云层和春雨让大自然更加滋润。
“到水亭”,写诗人来到了一个靠近水边的亭子,地点清幽雅静。“水亭”这种场所通常是供人休息闲赏的地方,暗示诗人是在悠闲地游赏途中。
这一句点明了因天气和行程带来的感触,也为下面的景象描写奠定了氛围基调。
—
第二句:水边杨柳一时青 ——解析:描写春日的景象,富有动态感。 “水边杨柳一时青”,写出了柳树在水边刚刚冒出嫩芽,似乎是在一瞬间变绿的春意盎然的景象。这句突出了柳树与水光的和谐之美,同时抓住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及观察到的“瞬间变化”情趣。
重点在于“一时”,表现了春天特有的变化之快。从杨柳的绿意萌发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在春日里旺盛的生命力,传递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气息。
—
第三句:梅花过尽桃花恶
——解析:表达季节交替间的自然变化,对景物进行了评价。
“梅花过尽”指的是梅花的花期已过,不再盛开。梅花通常代表着早春或冬末的季节,意味着春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桃花恶”中的“恶”字值得注意,这里并非平常意义上的“坏”,而是表达了一种对过于艳丽、浓烈的美的不喜或轻微的反感。桃花颜色素来娇艳绚丽,但与梅花的清雅相比,可能显得过于张扬、缺少韵味。可以看出,诗人对于梅花心存偏爱,桃花的柔媚娇艳在他眼中略显俗气。
这一句运用对比的方式,寄托了诗人审美上的偏好,是诗中情感意境的一个转折。
—
第四句:乞取山矾入净瓶
——解析:将静物与宗教仪式相结合,表达心灵的向往。
“乞取”是向别人索取或请求拿取,这里表现的是一种谦和的姿态。
“山矾”是一种常见的冬春开花的植物,花朵通常是白色或淡雅的,散发出一种宁静之美。
“净瓶”则是佛教用语,指一种装净水的瓶子,净水可以用于供佛、熏香,象征清净、纯洁。
这一句表达了对清雅之物以及安宁、净化心灵的向往。他并没有选择桃花,而是希望把山矾插入净瓶中供养,凸显了追求内心纯洁、素雅韵味的审美情趣。净瓶和山矾的结合,不仅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表现,也是诗人精神世界的一种折射,展现了对宁静生活的热爱和对超然境界的欣赏。
—
全诗总结: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练优美,整体基调闲适清雅,将春日景物与诗人的个人情感及审美观融合在一起。诗人从阴郁的天气、杨柳初青,过渡到花期交替的感叹,再到对山矾这个清雅之物的喜爱以及精神层面的寄托。通过对自然界细腻的观察,以及对审美风格的内化表露,展现了诗人闲适、内敛而不流俗的高洁情操。
由此,苏轼不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也展现了他对生活和艺术趣味的独到追求。
下面请看各个AI对这首诗的理解:
From — flux
From — dalle3
From — imagen-3
From — sd3.5
From — sheng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