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 • 腊月廿二 《南园歌伤吴履斋旧景》

今日诗画梦境----AI笔墨携诗情,倾绘千年风韵
image
南园歌伤吴履斋旧景
汪梦斗
寂寞南园今如此,主人一斥循州死。
南园如此未足悲,宗周随歌黍离离。
丞相当年坐黄阁,正是北兵渡荆鄂。
不知宣阃有何功,却以钧轴逊狡童。
丞相身谋固已失,坐此谋失亡人国。
梅花岭外羁魂哀,蓟门降王亦再来。
南园池馆不似旧,百花憔悴竹树瘦。
不堪回首望钱塘,宫阙倾颓禁苑荒。
鄙夫奸人如王蔡,又无惠卿才可爱。
丞相有见非不长,而乃升之中书堂。
我行南园泪雨下,不免寒心怒欲骂。
不特要写平泉诗,更复要草连宫辞。
呜呼吴丞相,手提双笔岩廊上。
艺皇有训垂日星,非读书人毋用相。
博饮好色不肖子,可以公台作边赏。
履翁之计早出此,老骨不死椒花瘴。
西湖一碧无片尘,南园花草千年春。

  这首诗是一篇感慨时局、人物和历史兴衰的诗作,作者通过描写南园的荒凉与历史人物的际遇,表达了对南宋灭亡的哀叹,以及对当时社会和政治现状的不满。接下来对每一句详解。

  —

原文详解:

1. 寂寞南园今如此,主人一斥循州死。   - 诗中提到的“南园”,是暗指南宋末年的权相贾似道治理下的社会。“主人”则指贾似道,“一斥循州”是说他被贬为厘州(今广东汕尾一带)的官员,最后郁郁而终。诗的开头便点明如今南园荒凉,与主人(贾似道)不远的悲惨结局联系起来,隐喻南宋国势的衰败。

2. 南园如此未足悲,宗周随歌黍离离。   - “宗周”指西周,这里借《诗经·黍离》中“彼黍离离,彼稷之苗”一语,感慨家国覆灭的悲剧。诗人认为南园的荒凉还不足以悲叹,与西周灭亡时的情景类似,“黍离离”生动描绘了荒芜凄凉的景象,也有亡国宴歌的意味。

3. 丞相当年坐黄阁,正是北兵渡荆鄂。   - 这里批评贾似道,他曾做为丞相坐镇黄阁掌政之时,北方的蒙古军队却逐步渡过荆州、鄂州,直逼南宋的腹地,最终导致南宋灭亡。在诗中,这里幽怨地批评贾似道的无能。

4. 不知宣阃有何功,却以钧轴逊狡童。   - “宣阃”指统领军队的职责,“钧轴”意为国家重权,“狡童”是对奸诈少年的讽刺。诗句批评贾似道不曾立下什么功劳,却将治理国家大事的任务交与奸诈者手中,这显然是对贾似道用人不当和误国的嘲讽。

5. 丞相身谋固已失,坐此谋失亡人国。   - 诗人在这里直接指出贾似道的个人谋略早已失败无计,只会导致国家走向灭亡。贾似道对应南宋灭亡的责任,成为诗人批评的核心。

6. 梅花岭外羁魂哀,蓟门降王亦再来。   - “梅花岭”指南明将军史可法殉国的地方。“蓟门降王”暗指南宋的降将。“羁魂哀”形容忠臣死后亡魂不得安息,而投降的将领却还在得意地“回来”,对忠臣与奸人的鲜明对比,进一步衬托出诗人的悲愤。

7. 南园池馆不似旧,百花憔悴竹树瘦。   - 作者回到南园的描写,借景抒情,点出败落的景象:“池馆不似旧时繁华,百花憔悴而竹树枯瘦”。此时的荒凉和破败,象征南宋国运的衰落。

8. 不堪回首望钱塘,宫阙倾颓禁苑荒。   - “钱塘”为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杭州),这里含有不敢回首家园之痛。在诗人眼中,钱塘的宫殿宫苑如今早已倾颓破败,呈现了亡国后萧条的景象。

9. 鄙夫奸人如王蔡,又无惠卿才可爱。   - 诗人情绪激动,愤怒地指责南宋政权用人不当。其中,“王蔡”是指奸人王钦若和蔡京,象征性地批评自私腐败、祸国殃民的官僚;相反,“惠卿才可爱”,表彰品行贤良之人遗憾地稀缺无存。

10. 丞相有见非不长,而乃升之中书堂。   - 诗人讽刺贾似道虽说“有见识”,却并未真正用对人,还将能力平庸的徒辈提拔到朝中主持大政的中书堂。这种用人失当是国家衰落的根本原因之一。

11. 我行南园泪雨下,不免寒心怒欲骂。   - 诗人漫步荒凉的南园,忍不住泪流满面,为南园的破败、国运兴亡、权臣误国而感到寒心不已,心中怒火难以遏制。

12. 不特要写平泉诗,更复要草连宫辞。   - “平泉诗”指歌咏园林诗,而“连宫辞”意为呈上辞职书。诗人不仅想为南园写诗,还想要痛诉朝廷的腐败,甚至连呈辞职信的心情都有了,暗示对当前政治的不满之情。

13. 呜呼吴丞相,手提双笔岩廊上。   - 回顾吴丞相(贾似道)自信满满地掌管朝政,他曾经是朝堂权力的中心人物,然而他的所作所为,却直接导致了南宋的灭亡。

14. 艺皇有训垂日星,非读书人毋用相。   - 诗人引用古代圣贤帝王的教训,强调只有具有学识、品德的读书人才能担任宰相,而非像贾似道这样的奸臣误国。

15. 博饮好色不肖子,可以公台作边赏。   - 贾似道的嗜好与生活作风成了诗人的讽刺对象。他行为奢侈、贪图享乐,不具备丞相的德行和能力,却依然高居于朝堂之上,令人不齿。

16. 履翁之计早出此,老骨不死椒花瘴。   - 这里提及履翁(谢枋得),他早就预测到了国家会因贾似道而衰亡。“老骨不死椒花瘴”是说,贾似道苟延残喘,虽然有罪却得不到应得的惩罚,寄托了愤懑之情。

17. 西湖一碧无片尘,南园花草千年春。   - 末尾转入抒情,“西湖一片清绝美景,南园花草期盼千年春”。诗人寄希望于自然的轮回,希望在荒凉中孕育新的生机,同时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愿景。

  —

总结:   这首诗用悲剧性的历史事件和荒凉的景象批判权臣贾似道,揭示了南宋灭亡的内外因。在诗中,作者通过对南园荒废景象的描写,以及对人物的评价、历史的回顾,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并寄望于未来的复兴。全诗借景抒情,融写景、叙事、议论为一体,情感深沉,语言犀利,是一篇感慨历史沧桑的优秀议论性诗作。

下面请看各个AI对这首诗的理解: From — flux flux

From — dalle3 dalle3

From — imagen-3 imagen-3 imagen-3

From — sd3.5 sd3.5

From — shengshu shengshu shengshu shengshu sheng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