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 • 腊月廿一 《古楠》

这是一首以古楠木为题材的诗文,讴歌了楠木的坚韧与珍贵,同时也传达了对物理规律、人事变迁的感慨和沉思。以下是逐句详解:
—
首联:
山人报我得古木,芳脂滴血楩楠香。
“山人”指生活在山林中或者与山林相关的人,他们发现并报告了古老珍贵的楠木。楠木本身有着独特的芳香,其中“芳脂滴血”可能暗喻楠木香味之浓郁,且还饱含生命的厚重之美。此处既描绘了楠木的质地与香气,也寓意它作为自然的瑰宝经历了漫长岁月的积淀。
—
颔联:
万牛直驱万仞表,青铜古石盘穹苍。
形容楠木的巨大与沉重,以至于需要“万牛直驱”之力才能从险峻的高山(“万仞表”)运出。接着用“青铜古石”来比喻楠木的悠久历史与厚重纹理。“盘穹苍”可能意为这棵楠木的年轮和质地如同历史与宇宙的硬度和辽远,象征时间的积淀与自然的奇迹。
—
颈联:
风雷有时战斤斧,氤氲融液成文章。
“风雷”象征大自然的风雨侵蚀,“战斤斧”指人类的斧头砍伐。这句讲述了古木在时间与人类双重力量的磨砺下,留下了深刻的痕迹。尽管如此,这棵木材仍富含“氤氲融液”,也许指其树脂、纹理,宛如大自然的诗篇,流转深邃的意义,孕育着时间与生命的厚重。
—
颔联:
千年魑魅递呵守,精灵上应青龙光。
楠木生于深山老林,经过千年岁月,仿佛连山中魑魅精怪都在为之守护,表达这种木材的稀有与神圣。“青龙光”或许喻指楠木在民俗观念中的神灵守护,也可能暗指其与自然天地的相应,体现出其非凡的地位和神秘性。
—
结尾部分(主旨进一步升华与情怀表达):
孤根正尔中隆栋,况有岐干堪修梁。
“孤根”意指这棵楠木生长于山林,虽孤高,但却正好适合用作隆重建筑中的栋木。“岐干”指分出的树枝或枝干,也恰到好处能被用来修梁架构。这是对楠木材质用途的赞美,表达其可以成为承载宫殿华丽建筑的材料。
—
冲涛逆浪献大内,天颜一笑嗟贞良。
将木材经过艰辛运送,贡献给皇家宫殿(“大内”)。其中“天颜一笑”意味着皇帝的喜悦和对木材的称赞,说明它象征忠良与真品,极为珍贵。
—
左绳右引足艺巧,涂金抹綵仍煇煌。
描述工匠们在加工楠木时展现的技巧,“左绳右引”形容技艺运用得恰到好处。完成后的制品上漆涂金再加彩绘,显得更加辉煌瑰丽,展现楠木材质的完美适应性。
—
清丝妙竹被落宴,子孙千亿歌斯干。
“清丝妙竹”很可能指琴瑟等乐器,而“被落宴”应是指宫廷的盛宴。“歌斯干”借用了《诗经·周颂·斯干》的意境,寓意后代子孙在用楠木修建的殿堂内,代代传唱、享乐、歌颂,寄托了文人的希望:愿好的物质能够延续人类的文明和欢乐。
—
谛思物理煞有数,短篇未竟还悽伤。
诗人思考“物理”蕴意,暗含对自然规律和万物必有尽头的感慨。尤其对人类对珍贵自然资源(如楠木)的消耗与砍伐,感到隐隐不安。这一联转向了哲理性的深思,从歌颂物质本身升华到对自然生命循环的追问。
—
磻溪不遇老渔死,楠乎幸免同枯杨。
“磻溪不遇老渔死”借用姜尚未遇文王之前的传说,表达楠木幸而没有被埋没(未老死、毁损)。而用于对比的“枯杨”则象征一般的树木易枯死。诗人强调楠木由于其坚韧、稀有之质,幸免与寻常木材同命。
—
愿言勿挠保终吉,不然群木徒圆方。
最后表露愿望,希望这些珍贵的楠木能够得以保存,结终吉祥之命——要避免无节制的砍伐和破坏,否则这些树木将无法保留它们特有的价值,沦为平常的圆料方材,失去神圣而独特的意义。
—
总结: 本诗兼具自然美的描摹、哲理思考以及文化传承的高度。从楠木的发现、利用,到最终对其命运与自然循环的思考,诗人贯穿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影射了人类不应忽视对大自然的尊重与保护。这不仅是对楠木赞歌,更具有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意义。
下面请看各个AI对这首诗的理解:
From — flux
From — sd3.5
From — sheng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