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 • 腊月初九 《初到忠州赠李六》

这是一首古诗,描述了诗人在黄昏时与李使君(可能是当地官员或朋友)相见,并表达了当地地形崎岖不平、社会环境冷落的日常所感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慨叹。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详解:
好在天涯李使君,江头相见日黄昏。 诗人开篇点明主旨:尽管身处偏远的天涯,在此地遇到李使君仍是一件幸事。彼时是在江边见面,又正值黄昏,日暮归舟的场景增添了一种淡淡的苍凉感。这句既写了时空背景,又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感激与寂寞交织。
- “好在天涯”:虽远在天涯,但幸有李使君。 - “江头相见”:相会的地点是在江边。 - “日黄昏”:点出相见的时间,黄昏常带有感伤的意味。
吏人生梗都如鹿,市井疏芜只抵村。 用两个生动的比喻描写当时环境的荒凉以及人情冷漠,进一步反映地方的闭塞和社会的不安定。
- “吏人生梗都如鹿”:地方上的官吏多行梗塞之事,百姓为生计奔波、四处奔逃,就像野鹿一样散乱无依。此句表现出对吏治的不满。 - “市井疏芜只抵村”:市井本应是繁华之地,但这里的城镇却荒凉疏落,景象甚至不如乡村。通过对比体现地方经济落后和凋敝。
一只兰船当驿路,百层石磴上州门。 诗人描写了交通不便的情景,对当地地势之险峻提出感慨。
- “一只兰船当驿路”:通往州城的驿路需乘兰船(水上交通工具),表明这里交通闭塞,与外界联系不便。 - “百层石磴上州门”:要到州政府门前,还需攀登上百级石阶,这展示了地势的险峻。
这两句通过空间形象感的刻画,写出了州城与世隔绝的状态,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压抑感。
更无平地堪行处,虚受朱轮五马恩。 结尾进一步感叹这里的地势险峻,道路崎岖,几乎没有一块平坦之地可供通行,地方治理的不便和困难显而易见。
- “更无平地堪行处”:暗指全境山多路陡,毫无平坦之地。 - “虚受朱轮五马恩”:自己虽然被皇恩厚赐、享有高官显爵,但在此险陋的地方,车马之类根本无法使用,形同虚设。诗人感慨自己虽为朝廷命官,但身处偏远险地,种种恩宠终究空虚难施。
综述 整首诗情感复杂,通过对环境和人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虽有幸结识李使君友人,但当地的荒凉和人情冷漠让诗人感慨深长。全诗写景抒情结合,以简练的语言勾画出一幅黄昏会友、旅途艰难的图景,直接或间接地批评了社会问题。
下面请看各个AI对这首诗的理解:
From — flux
From — recraft
From — dalle3
From — mistral-image
From — sd3.5
From — sheng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