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 • 五月十九 《国风 · 卫风 · 芄兰》
今日诗画梦境----AI笔墨携诗情,倾绘千年风韵

国风 · 卫风 · 芄兰
无名氏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诗经·国风·卫风·芄兰》是一首描写童子佩戴成人饰物,却未能理解成人情感的诗歌。全诗分为两章,每章六句,内容如下:
1.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2.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译文及注释
1.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 - 芄兰之支:芄兰的枝条。 - 童子佩觿:童子佩戴类似于芄兰种实一样的玉器(觿)。 - 虽则佩觿,能不我知:虽然你已经佩戴了觿,但你仍然不了解我的心意。 -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走起路来慢悠悠,摇摇摆摆大带垂。
2.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 芄兰之叶:芄兰的叶子。
- 虽则佩韘,能不我甲:虽然你已经佩戴了韘,但你仍然不能与我亲近。 -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走起路来慢悠悠,摇摇摆摆大带垂。
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童子佩戴成人饰物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童子行为的不满和无奈。
诗的开头“芄兰之支,童子佩觿”描绘了一个童子佩戴类似于芄兰种实的玉器,尽管如此,他仍然无法理解诗人的情感。这里的“觿”是一种古代解结的锥子,象征着童子虽然外表上模仿成人,但内心并未真正成熟和理解成人的世界。
诗的结尾“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进一步描写了童子走路时的样子,显得慢悠悠、摇摇摆摆,大带垂下,给人一种不稳重的感觉。
下面请看各个AI对这首诗的理解:
From — playground
From — leonardo
From — dalle3
From — gpt-4-plus
From — sheng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