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 • 四月廿五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这首诗《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通过回忆在苏州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全诗内容如下: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详细解析: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苏州时参加夏至宴席的情景。夏至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当天人们会举行庆祝活动,饮酒作乐。诗人回忆起那时的美好时光,感慨万千。
这两句描述了苏州地区的特色美食。粽子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用竹叶包裹糯米和其他馅料蒸煮而成;脆子鹅则是一种烤制的鹅肉,外皮酥脆,内里鲜嫩。
这两句描绘了苏州水乡的景象。苏州被称为“水乡”,四面环水,有许多亭台楼榭。吴风指的是江南地区的文化特点,其中包括音乐文化,尤其是管弦乐器的使用。
这两句反映了苏州居民生活的悠闲和自在。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找到酒桌,邻里之间常常借船聚会,享受生活的乐趣。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同僚们在苏州任职的情景。交印是指交接公务的印章,褰帷则是拉开帷幔,象征进入百姓之中。这两句说明诗人曾经与刘禹锡、卢公等人相继任职苏州。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苏州的深厚感情。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但他仍然怀念这片土地,希望能够再次回到这里。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所在地(洛阳)与苏州的对比。洛阳此时正值麦收,而苏州则是连绵不断的梅雨季节。这种对比增强了诗人对苏州梅雨天气的怀念。
这两句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诗人回忆起在苏州登上齐云楼的情景,这一切已经过去了十三年。十三年前,即宝历元年(825年),54岁的白居易被任命为苏州刺史,次年秋即离开,前后一年多。在任内,他开凿了“七里山塘”,现已成为苏州的一张靓丽名片。
通过这首诗,白居易不仅表达了对苏州美好时光的怀念,还展示了他对家乡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
下面请看各个AI对这首诗的理解:
From — playground
From — leonardo
From — dalle3
From — ideogram
From — facebookimg
From — gpt-4-plus
From — bard
From — shengshu